孩子死在妈妈的监控里,别让科学育儿变成邪教
一个宝妈参加某培训机构的科学育儿课程,按照机构老师的指导,训练3个月大的女儿“科学睡眠”。 宝宝被要求一个人睡在小床里,妈妈通过监控摄像头可以看到宝宝卧室的情况。下午一点多,妈妈听到宝宝哭,看到她俯卧,在课程指导群询问老师是否需要帮助孩子翻过来,担心孩子闷着。 这位妈妈@了几位老师都没有得到回复。 同群的一位妈妈说:“我老师说不是大哭不干预”;这位妈妈问怎样算大哭,扯着嗓子吼算吗,那位妈妈回答:“一声比一声高,肢体僵硬没有肢体动作安抚动作”。 另外一个妈妈则问,喉咙哑了吗? 看到这里,已经觉得很残忍了。 孩子在哭,无论她是出于恐惧、饥饿、孤独还是其它什么原因,总之,她在用哭声召唤这个世界,召唤她无条件地爱着的那个人,召唤她全心全意信任着的那个人。 而被信任的这些成年人,却正在以科学之名,冷血地讨论着她的哭声够不够大,有没有哭到身体僵硬、是不是已经喉咙嘶哑…… 更残忍的事情还在后面。 一个小时后,这位妈妈说孩子没声音了,害怕孩子闷死过去了。同群妈妈安慰她“不会不会”,她也自我安慰是孩子解锁了“趴睡”能力。 于是大家开始很欢乐地讨论孩子解锁了趴睡,妈妈可以安心追剧了。 40分钟后,这位妈妈在群里说,孩子嘴唇发紫,没有呼吸,让婆婆把孩子带去医院了,因为自己“不敢面对”。 这位妈妈还在群里“分享”了孩子吐在小床单上的血迹的照片。 女婴后来被证实死亡。 从妈妈在群里说觉得孩子不对劲,到发现孩子失去知觉被送医,将近两个小时。 在这段时间里,妈妈多次担忧孩子,也有无数的机会打开房门看一看孩子究竟怎么了;然而,这样的机会她一次都没用。 相反,她不断在微信群里寻求“科学方法”与心理安慰,并感谢给她出主意的小姐妹。 是什么让一位年轻的妈妈放弃了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思考能力,宁愿冒着“女儿闷死”的风险,也要让她解锁所谓的“趴睡”技能? 是什么让群里的每一位妈妈坚信这位妈妈的担心是多虑,而没有一个人提议她去看看宝宝? 从这位妈妈发在群里的视频,已经可以明显看到宝宝的腿卡在了小床栏杆上,头部呈窒息风险非常高的正俯卧。 古斯塔夫·勒庞在《乌合之众》里写到: 人一到群体中,智商就严重降低,为了获得认同,个体愿意抛弃是非,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。 凡是重要的事情,不要在微信群里讨主意,不要拉大众评审,聚集的人越多,群体的智商越低,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,这是我给大家的第一个建议。 02 这个妈妈所在的群,是一个名为“芝士小馄饨”的博主所做的育儿收费课程群。 芝士小馄饨在知乎上的资料显示,联合创始人馄饨妈妈是一位留美博士后,纳米材料分析化学专业毕业。 14岁留学南非,2011年获药学、化学本科双学位。2016年获美国化学博士。 馄饨妈妈育有中美混血宝宝小馄饨与小芝士,持有美国红十字会指导培训资格证书,美国红十字会育儿护理指导培训资格证书,美国红十字会高级育儿护理资格证书,美国红十字会成人与婴儿急救资格证书。 在小红书上,馄饨妈妈自称是中美双博士家庭,强调两个“小王子”是熟练自主入睡的宝宝,擅长话题第一位就是自主入睡。 而“解锁趴睡”,似乎是她的理论核心。 在芝士小馄饨账号上,馄饨妈妈展示的正是跟那位失去宝宝的妈妈同样的情景:孩子一个人呆在小床上、一个人睡觉;头顶上帝视角的摄像头,直视着孩子孤单而弱小的身影。 馄饨妈妈的所谓趴睡理论并非毫无科学依据。 大多数宝宝喜欢趴睡,因为这个睡姿,最接近宝宝在母体中的姿势,可以让尚未完全适应外面世界的宝宝产生极大的安全感。 宝宝趴睡的时候,的确更容易入睡,也会有更高的睡眠质量。然而硬币的反面是,一岁以内的孩子趴睡,有窒息的风险。 中国专家一直反对婴儿趴睡,即使是美国儿科专家,大多数也不建议孩子在夜晚趴睡,白天有大人监护的情况下,可以选择让婴儿趴睡。 儿科专家一再提示,婴儿趴睡时,监护人必须陪在身边,随时观察婴儿睡姿,以及有无东西覆盖婴儿口鼻。也就是说,趴睡与让宝宝独立睡眠之间,存在先天冲突。 这些问题,只要稍稍百度一下,或者询问普通儿科医生,都能得到准确的科普。但这位妈妈为什么做出了错误的选择,因为她过于迷信,心存侥幸。 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可能,会让你的孩子丢掉性命,那么即使这个理论看上去再美,理论创始人的履历再牛逼,也不值得追随。因为那万分之一的可能,落到你的头上,就是百分之百。这是小羊想说的第二点。 03 馄饨妈妈自称擅长婴幼儿“自主入睡,自主进食”。其实,所有过早培养婴儿自主能力的“教派”都逃脱不了“哭声免疫法”这一邪教根基。 所谓哭声免疫法,本质上是对婴儿实施精神虐待和精神控制。用“你越哭我越不抱你”的方法,让孩子慢慢适应在孤独和绝望中入睡,阻断婴儿先天的、正常情感诉求,使孩子过早学会压抑情感,不再对获得父母之爱抱持希望。 这种婴儿时期的“攒够失望就离开”,虽然有可能培养出不哭不闹的孩子,但是也会造成婴儿成长期严重的心理缺陷。 美国心理医生约翰·华生在《婴儿与儿童的心理学关怀》一书中,倡议的“无情感化”的矫正式儿童养育体系,可视为“哭声免疫法”的前身。 但这位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的三个孩子,大儿子三十多岁自杀身亡,女儿多次自杀未遂,小儿子选择了用啃老的方式,报复“没有情感的”父亲。 “哭声免疫法”一度因为见效快而被很多“科学育儿机构推崇”,然而事实证明,育儿根本没有捷径,孩子小的时候你省下的心、偷过的懒,都会在他们长大后加倍还回去。 在这里,小羊要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捷径,育儿没有捷径,请各位切记。 04 在孩子3岁以前,尤其0-1岁,除了全然的接纳与爱,无私的奉献和陪伴,没有任何其他捷径式育儿方法可言。 千万不要相信婴儿可以通过无伤害的训练,变得乖巧听话、不哭不闹。 如果你看到谁家宝宝一生下来就像天使一样,那一定不是因为科学育儿,而是孩子天生如此。 当我们成为父母,偏听偏信所谓科学教育的时候,一定要问问自己,所谓“听话”、“独立”,是为了孩子好,还是父母想偷懒?既然“听话”无法作为成年人的成功标准,为什么要把它当成婴幼儿的成功标准? 让婴儿拥有与他们年龄不符的独立,与让女孩拥有与她们天性不符的懂事一样,都是对人类的天性与智慧,进行压抑和控制,本质上是同样的情感PUA。 判断科学还是邪教,有一个基本的常识,科学是温和、慎重的,允许争论与例外,邪教则是强势、极端的。凡是告诉你,必须跟他一样的人,无论学历多光鲜,本质上都是洗脑。 孩子不是算术题,没有一个公式,可以解锁所有的孩子。 育儿没有捷径,除非你走了狗屎运,生了天使宝宝,否则根本不存在什么独立自主的听话宝宝。 这个真相,很残酷,但重要。 如果宝宝天天哭闹,你是不是还决定爱她; 如果每天晚上要起来三到五次,你是不是还决定生她; 如果至少两三年内,你要把追星、追剧的时间用在孩子身上,你是不是还愿意拥有她? 知道养孩子有多难以后,再决定要不要孩子,是每个成年人的义务。 想清楚这些,才不会随便被科学育儿的邪教洗脑,以为买个课、加个群,就可以达到宝宝从3个月就开始独立,父母倍儿轻松的目的;就不会相信所谓的哭泣疗法、趴睡解锁,可以不留后患、一劳永逸。 我不想伤害一个可怜的母亲,但当我看到这位母亲在群里问“结扎还能再生吗”,我不得不担忧将有另外一个孩子,降临在不知道爱为何物,更不知道孩子是什么的妈妈手里。 孩子是星光,是生命,是独立的灵魂,他们既不是我们为显示身份而必须拥有的勋章,也不是我们为显示能力而要寻找的试验品与替代品。 抚养孩子,是学会爱、付出爱的过程。 唯有爱,能够治愈一切;唯有爱,是终极的科学。 孩子慢慢长大,我们慢慢变老,急什么呢?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得到了足够多的爱,应该自立的时候,自然会独立;应该自爱的时候,自然懂得爱。家与父母,是一个巨大的能量池,在这个能量池中,用爱发电,才是科学与真理。 ●艾
返回列表